为了北京地铁上的一平米,它努力了一年半
有只导盲犬叫珍妮|一话|陈燕和她的珍妮
一只狗,趴下所占的面积,应该不超过一平米。但为了北京地铁上的这一平米,珍妮努力了一年半。
珍妮的主人是位盲人钢琴调律师,名叫陈燕。也许你早就听过他们的故事,因为他们太有名了。在过去的几年里,多家媒体报道过他们的故事,包括CCTV。
1973年,陈燕生于河北。但几个月后,爸妈抛弃了她,因为她患有先天性的白内障,好在姥姥没放弃她。
5岁起,姥姥就让她独自去学校、公园、商店……长大后,她才知道,那些年无论去哪,其实姥姥都跟在自己身后。因为姥姥希望能把她培养成独立生活的人。18岁那年,姥姥去世了。
一个盲人的生活是艰难的,两个盲人在一起生活也是如此。毕业后,她嫁给了同样是盲人的丈夫——俩人相识于北京盲人学校。他们在北京天通苑买了一套100多平的三居室,尽管看不见,出于对光明的渴望,家里还是装了66盏灯。
毕业后,就业成了问题。陈燕学的是钢琴调律,但没人愿意请一个盲人摆弄贵重的钢琴。无奈之下,她只好再去学按摩,但老师告诉她,当初盲人按摩也是不被接受的,她决定重操旧业,做回钢琴调律师。
不仅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,她更希望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,向大家证明,盲人也能调钢琴。那么若干年后,盲人们再找钢琴调律类的工作就会更容易。
平静的生活在2010年又发生了转折,陈燕被电瓶车撞了。电瓶车和别的车不一样,声音特别轻,因此盲人很难通过耳朵辨别出来。司机逃逸了,陈燕不仅自己支付了大笔医药费,还在轮椅上躺了一年,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,更不愿意出门了。
为鼓励陈燕,丈夫为她申请了导盲犬。一年后,申请成功了。陈燕选择了珍妮——中国第18只导盲犬,当时基地的小小明星,参加过上海世博会和广州残运会。
当然,事实上,珍妮也的确拥有出色的工作能力。
遇到台阶,它会把两只前爪放台阶上,再用嘴碰碰主人的小腿。过马路时它会寻找斑马线等着。电梯门打开,它会冲在前面带路。能在超市找到主人常用的商品,还会区分男厕女厕。每天早晚定时如厕,其他时候都不拉撒。
珍妮不仅是合格的眼睛,也是主人的守护神。
陈燕带珍妮去过布达拉宫。途中,陈燕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,昏厥了。车上其他人都没注意到,珍妮通过吠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,让主人得到了救助。
一次过马路,陈燕听到卡车驶来的声音,出于惊吓不知道该往前跑还是往后退。放开珍妮的链子让它快跑,但珍妮依然趴在了她脚下。
还有一次,外出途中遇到了别的狗狗。对方上来扑咬,珍妮为主人抵挡,最终自己受了伤。陈燕心疼地抱它在床上养伤,能为自己挡住危险的,可能只有家人了。
有了珍妮后,陈燕遵循一个原则:珍妮能去的地方她就去,珍妮不能去的地方她也不去。结果就是,真的有很多地方去不了。
一开始,北京的地铁是绝对不接受导盲犬的,只能坐公交和出租车“碰碰运气”。遇到喜欢狗、了解导盲犬的司机就能上车。(2015年5月1日起,导盲犬已可以搭乘北京地铁)
到上海办讲座,陈燕想进商店买羽绒服,受到店员严辞拒绝。
有次去通辽,需要找个地方入住,人家一听说狗要进来都觉得是笑话。10多个志愿者打了100多个电话,最后还是没地方住。
但困难的还是吃饭的问题。因为饭店拒绝狗狗进入,所以她每次只能买快餐、烧饼、煎饼……带着珍妮,坐马路边上吃。
尽管珍妮并不能完全理解人类的语言,但主人被拒绝时,它心里也是明白的。时间久了,珍妮也会心情低落。听主人说要去坐地铁,甚至都会不高兴。
陈燕相信大家不是不善良,人们的害怕和担心只是来自于不理解。于是她坚持在各地宣传,最远到过西藏,珍妮也是第一只到达布达拉宫的导盲犬。
通过表演和示范,让大家知道导盲犬都经过严格训练,能和大家和谐相处,不会伤害大家,也不会影响大家。
天津某餐厅开始允许导盲犬进店
导盲犬会带主人坐到人少的位置,坐定后就趴在主人脚下,不会发出声音。导盲犬也没有伤人记录,不仅如此,每条导盲犬八代以上也都不会有伤人纪录。
陈燕还出了好几本书,讲述自己和珍妮的故事,希望更多的盲人和“珍妮”能被尊重和接纳。
而比起一只导盲犬的炼成,我们接受它们所做的牺牲其实很小:看到它们就像没有看到那样就行,不要去打扰它。
接纳了导盲犬,也是接纳了我们的人类自己。
珍妮一家
页:
[1]